医学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
曾在世界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研发中心管理新药研发团队,开展针对重大疾病的药物研发,完成多种新药的临床前研究,所领导的两项新药开发项目进入临床试验。
25年恶性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重大疾病的药理学研究经验,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获得10余项发明专利。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美国NIH特别神经科学奖等荣誉。
生物医学博士,首席科学官,比较医学高级医师,国际AAALAC认证委员会常务理事。
获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分子细胞学博士学位,美国宾夕法尼大学比较医学执医资质,随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前曾任加拿大艾尔伯塔大学医学院外科系教授。
二十多年的跨国制药公司转化医学研究和团队管理经验,在GSK建立了完整的临床前研发平台,为公司的数十个项目提供靶点验证、先导化合物优化、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获得GSK中国研发中心包括金奖在内的多次表彰。
曾担任GSK中国研发中心整合生物技术科研部大平台总监,负责包括药效、病理学、毒理学和安评,血脑屏障学技术平台,成为GSK全球整合生物平台科研部领导之一, 并成功地推动多个新药研发项目完成临床申报,进入临床试验,被评为高级GSK研究员(Senior GSK Fellow,公司科研最高级别学者)。
在医学研究及药物研发方面的诸多贡献被多家国际机构认可并被授予包括杰出科学家及杰出青年研究工作者在内的多项奖励。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70余篇研究论文,获多项专利。
美籍华人,化学博士,资深药物化学家。
近20年的国际大型医药企业和著名化学外包公司的药化研究和领导经历,长期负责药物分子的设计,研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所参与的多个新药开发项目进入临床试验。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新药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于组织协调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代谢等相关科研领域的工作,尤其擅长多项目并行管理,并出色达成项目目标。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获得8项发明专利。